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翻译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语言转换范畴,深度嵌入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成为国际传播的核心手段之一,同时也是驱动国民经济发展、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产业支撑。
在此时代背景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翻译能力研究团队在任文主任的带领下,肩负学术使命,从概念界定、要素构成等学理探讨,到全球国家翻译能力的原创性、前沿性指数研究,以创新性和前瞻性为指引,持续扎实推进国家翻译能力研究。在先前2019–2023年国家翻译能力指数研究的优化基础上,研究团队持续跟踪全球各国翻译能力发展动态,并基于最新优化的指标体系,开展了2024年全球193个国家的国家翻译能力指数研究。研究结果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孙有中教授在4月24日上午举办的2025年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作为会员单位重大翻译成果进行简要发布。下文将对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具体阐述。
一、指数设计与测算
(一)指标体系
国家翻译能力研究团队持续完善指标体系,从2019年的1.0版,到2020-2023年的2.0版,再到2024年的3.0版。

最新的3.0版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相较于2.0版有了进一步优化升级。例如,“国家翻译管理能力”一级指标更名为“国家翻译治理能力”,以体现多元主体协同理念,契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方向。在“公共服务领域翻译管理能力”二级指标下增设“特殊翻译管理能力”,涵盖手语翻译和口述影像等特殊服务领域。“国家翻译服务能力”一级指标下新增“公共服务领域翻译服务能力”二级指标,并细分为三个三级指标,以体现全球化进程中公众对公共多语服务的需求;“翻译传播能力”二级指标新增三个三级指标(高影响力译制片数量、社交媒体多语产品点赞量、高水平口译员人数),从不同维度衡量翻译传播效果。在“国家翻译发展能力”一级指标下,大幅提升“翻译技术研发能力”二级指标的权重,并增加“国际机器翻译大赛”三级指标,突显其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在“翻译教育能力”二级指标下新增“CIUTI高校数量”和“翻译专业教学层次”两个三级指标,强调国际化发展浪潮中,高校与国际知名翻译院校接轨的重要性,以及翻译教育多元化、系统性发展的需求。优化后的3.0版指标体系更精准地反映国家翻译能力的多维度内涵,符合行业发展和时代需求,凸显了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的清晰战略方向。

(二)数据来源
数据收集秉持权威性、客观性及统计口径一致性原则,来源广泛,涵盖权威数据库、国家主管部门网站、高等院校网站、本地及全球翻译招聘网站、主流搜索引擎等。

(三)数据处理方法与测算结果及排名
研究团队对不同量纲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第一,针对分类指标,我们通过赋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数值型数据。如翻译认证考试指标,若无相关考试,赋0分;若只有综合领域或只有垂直领域的翻译认证考试,赋0.8分;若综合领域和垂直领域均有,赋1分。第二,针对数值型指标,则根据数据分布情况分两类进行处理。若指标数据呈偏态分布,需要取对数进行数据平滑处理,如译著传播数量等指标。若指标数据分布较为正态,则使用原始数据,如翻译服务岗位语种数量等指标。最后,为了剔除数据量纲影响,我们运用最大最小归一化方法对所有数值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使其转换到 [0-1] 的范围。
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采用自底向上的逐层递归加权方式测算指数,将各级指标得分分别加权求和,最终测算出各国的翻译能力综合得分及排名。具体排行情况如下图所示。

注:指数排行榜按照“得分相同,名次并列”的原则进行排名。193个国家中,有个别国家名次并列,因此最终有190个名次。
二、指数测算结果分析
(一)国家翻译能力总特征
下图展示了2024年全球各国翻译能力指数得分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各国得分差异悬殊,仅有极少数国家得分超过 0.7 分,多数处于中低区间,甚至有国家不足 0.1 分,凸显了全球翻译能力显著的不均衡性,发展鸿沟依然存在且较难在短期内跨越。

参照国家语言能力指数相关研究,我们根据2024年全球各国翻译能力得分情况,将全球国别翻译能力划分为三个梯队,如下图所示。第一梯队得分超过 0.7 分,包括美国、中国,这两个国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第二梯队得分介于 0.4 分到 0.7 分之间,包括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等35个国家。第三梯队得分小于等于0.4 分,共156个国家。从三个梯队的划分可以看出全球国家翻译能力呈现金字塔式分布。


下表展示了2024年全球国家翻译能力指数排行榜前20名和后20名国家。可以看出,全球国家翻译能力发展呈现出区域和国别不平衡状态。一国翻译能力与其历史文化传统及社会、经济状况密不可分。排名前20位的多为欧美发达国家,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悠久的移民或多语传统。排名后20位的国家中,除列支敦士登、瑙鲁等国因为面积小、人口数量少导致国家翻译能力薄弱外,其他大多为非洲、大洋洲的欠发达国家,不具备大力发展翻译事业的有利条件。

下面重点分析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下图显示了2019–2024年全球国家翻译能力指数排行榜前20名的国家排名变化情况。六年间,共有14个国家持续位列排行榜前20名。其中,美国、中国、英国稳居前三甲。美国始终位居榜首;从2020年开始,中国超越英国升至第二,英国则由第二退居第三。相较于2023年,2024年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名次上升,澳大利亚、比利时、芬兰等国家名次下滑,俄罗斯、捷克、斯洛文尼亚进入排行榜前20,爱尔兰、瑞士、斯洛伐克跌出前20强。

(二)国家翻译能力分项特征
下面的得分密度图展示了2024年国家翻译能力三个一级指标所代表的分项能力得分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多数国家在翻译分项能力方面发展不平衡,翻译治理能力得分普遍较高(M = 0.56),翻译服务能力得分次之(M = 0.28),翻译发展能力得分最低(M = 0.14)。





国家翻译分项能力的不平衡性在排行榜前20名的国家中表现显著。下表为2024年前20强国家各分项能力得分及排名情况。

可以看出,前三甲中,美国、英国各翻译分项能力相对较为均衡。中国各翻译分项能力不均,其翻译发展能力最为突出,位列全球首位,翻译服务能力也有亮眼表现,位列第2位,但翻译治理能力仅位列第11位。
其他前20强国家中,加拿大、荷兰、奥地利、瑞典、捷克、芬兰等国的翻译治理能力相对较强,但翻译服务和发展能力相对较弱。法国则以翻译服务能力见长,排名优于其他两项子能力。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在翻译发展能力上更具优势,排名优于其翻译服务和治理能力。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的各项翻译能力较为均衡。
下文逐一分析国家翻译能力各分项能力,并重点对比中国与其他排名靠前的国家在各分项能力上的表现。
1. 国家翻译治理能力
下图呈现了2024年国家翻译治理能力排名全球前20位(有并列名次)的国家具体得分。其中,中国的国家翻译治理能力得分为0.8387,位列第11位,落后于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西班牙等国家。

我们选取了国家翻译治理能力排名靠前,且整体国家翻译能力排名也靠前的几个代表性国家,包括美国、德国、英国、西班牙。下面的雷达图直观地呈现了中国与这四个国家在翻译治理能力下设的三级指标上的得分差异。

可以看出,美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在翻译治理能力的多个评估维度上表现突出,整体翻译治理体系呈现出较高的完备性和成熟度。相比之下,中国的翻译治理能力尚有提高的空间。具体而言,当前中国缺乏翻译专门立法,仅有零散的与翻译相关的法律条文;在翻译人才认证体系方面,现有的翻译资格认证考试主要聚焦于通用翻译领域,缺少垂直细分领域的翻译认证考试。因此,未来我们可参考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在翻译立法体系和翻译人才认证制度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2. 国家翻译服务能力
下图展现了2024年国家翻译服务能力排名全球前20位的国家具体得分。其中,中国的国家翻译服务能力得分为0.6693,位居全球第2,仅次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在翻译服务能力方面也展现出强劲实力。

下面的雷达图直观地呈现了中国与排名靠前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在翻译服务能力下设的三级指标上的得分差异。

中国的翻译服务能力排名全球第二,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具体表现为:在翻译行业服务能力方面,翻译行业总产值和人均产值有待进一步增长。根据Slator发布的语言行业市场报告,中国翻译产值位列全球第6,人均产值不足1美元,与领先国家存在显著差距。在公共服务领域翻译服务能力方面,多语种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以典型个案为例,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仅提供6种语言版本,八达岭长城和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分别支持5种和6种语言,这与国际化公共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翻译传播能力方面,中国的高影响力译制片数量和高水平口译员人数有待提高。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影响力译制片数量仅为9部,显著低于英国和美国;在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注册的专业口译员数量方面,中国仅有60余名会员,而法国、德国均达到约300人,美国、英国也均超过100人。
3. 国家翻译发展能力
下图展现了2024年国家翻译发展能力排名全球前20位的国家具体得分。其中,中国的国家翻译发展能力得分为0.8779,位列全球榜首,较排名第二的美国展现出显著优势。英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翻译发展能力较强。日本、韩国、印度、土耳其等亚洲国家亦有不俗表现。

下面的雷达图直观地呈现了中国与排名靠前的美国、英国、西班牙、日本在翻译发展能力下设的三级指标上的得分差异。

可见,中国的翻译发展能力十分强劲,但还存在优化空间。具体而言,在翻译教育能力方面,尽管中国开设翻译专业的学校数量最多,但加入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的高校数量仍可进一步提升;此外,翻译专业涵盖的语对目前仅有12对,与英国(34对)等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未来需进一步拓展语种多样性,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传播战略。在翻译研究能力方面,中国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学术产出(包括论文和专著)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研究成果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仍有待加强。在翻译技术研发能力方面,中国在翻译技术领域的专利授权数量与美国接近,但在国际机器翻译大赛的获奖表现上仍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反映出在尖端翻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三、结语
国家翻译能力指数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各国翻译能力的特征与发展水平,为我国国家翻译能力提升提供对策参考,助力软硬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提升。今后,研究团队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跨学科资源,加强跨机构合作,将国家翻译能力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在继续完善国家翻译能力知识体系建构的同时,深入考察翻译能力在助推国家软硬实力发展中的作用,为我国国家翻译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